01

2014·Nov

Essay

全携通桌面端核心需求分析

引言

最近,我们已经在开始下阶段的产品规划,其中迫在眉睫又争议颇多的一点在于桌面端的实现形式。其实这样忽视目的而直接去讨论产品有哪些功能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除了争得“面红耳赤”之外不会得到任何正确的讨论结果。

那么我有必要以做一个产品的思路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做产品的正确流程是这样的:先分析并确定产品所要解决的核心需求(或者说做该产品的目的);然后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对产品做一些阶段性的规划,英文叫做roadmap,翻译成中文就是产品路线图,简单来说就是规划一下“什么时候该做到什么样子”;最后才是为了实现需求而进行具体的功能设计。

所以,我们在“桌面端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而激烈地讨论起具体的功能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缺少目的与规则,会放大人们主观臆测的能力,每个人都可能会“捏造”一些需求或者场景,然后再为“捏造”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功能设计。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是正确的产品!所以,这封邮件的目的就是为了理清全携通的桌面端应该解决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在确定桌面端所要解决的需求之前,我需要特别申明一下我们全携通所解决的核心需求(产品的目的)—— 群体性用户的文件存储与分享(而根据我们产品的设计,“协作”这件事情在“分享”的时候就自然发生了)。为了实现这个需求,我们又细分出很多的子需求(每个子需求都有对应的具体功能来实现),它们都是为了帮助实现产品的核心需求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堆砌功能,而是以 是否有助于实现核心需求 为标准来做功能的取舍。桌面端的需求确定自然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判断标准。而且,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文件存储与分享应用来说,不论是网页端,手机端还是桌面端,都只能算是全携通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各自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将它们组合起来才算是完整的产品,才能为用户带来完整的体验。而网页端与手机端已经实现了许多的功能,并在它们各自擅长或专注的领域上,都提供了不错的体验,但也存在它们不擅长或做不到的地方。那么比起复制一遍其他终端已经完美实现的需求,桌面端不是更应该好好探索一下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从而弥补产品的不足吗?



不应该考虑的功能

说到这里,可能我们还是不清楚我们应该通过桌面端去解决的核心需求到底是什么。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路,采用排除法吧,将不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剔除。这里有一个判断的参考:如果桌面端加上某个功能后对整体产品的目的没有任何影响的话就应该果断砍掉,比如它做了一个网页端已经完美实现的功能,表面上看着好像东西是增多了,但它其实根本没有实现任何新的需求,只是多提供了一条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同样需求的道路而已,就算桌面端不做,用户照样能够完美达到其目的,那么我就认为桌面端所做的这个功能根本就不迫切不核心也就进而不需要(它对实现产品目标没有任何改善)。

所以,我认为桌面端只是把网页端已经实现的功能再重新实现一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多的理由分析如下:

  • 产品组成部分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各自发挥优势,同时又弥补对方的不足,它们配合在一起使用应该起到的是加法的作用,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更能提供优雅的体验;而如果以部分人不喜欢用网页为理由,将桌面端做成一个“大而全”的东西,甚至开始认为再也用不着网页端了,那就真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它使得产品的组成部分之间出现对立与排斥的现象,不再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产品内部互相残杀的做法对产品本身是非常不利的。
  • “用户的个人偏好。。。有些人就是不喜欢用网页”之类的表达其实根本就不是需求(需求的正确表述应该是“我想要做到某件事或实现某个目的,这样我就能如何如何。。。”),正如前面所述,它充其量只能算作实现同个需求的另一种途径,那么以这样一个伪需求为基本前提来推导出需要桌面端复制相同的功能的论证是不成立的。事实上,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永远是与产品目标相关的真需求,只要功能好体验好,任何的用户习惯都是可以被引导和培养的。


桌面端应该专注解决的核心需求

比起直接说出结论,我还是从侧面推导出这个结论更合适。前面也提到过,全携通的网页端有些功能已经做得不错了,但还是在有些需求实现上做得不够甚至很难做到,:第一,虽然我们已经实现的文件预览方案效果真的非常不错,但支持预览的文件格式也不过那么几种,而人们常用的文件格式又何止于此,而要实现文件编辑的需求更是难上加难,即便付出巨大成本终于利用微软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在线编辑,它能处理的文件类型还是很有限,那么我们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件预览与编辑的需求,其实用户对编辑功能的真正需求并不是在不在线的问题,而是方不方便的考量(如果每天重复五次以上的“下载,编辑,再上传”的过程,不用说用户,就连我都想撞墙了,这必然会给产品的易用和口碑造成巨大的杀伤力);第二,绝对的依赖网络,没有网络就什么也做不了。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全携通就很难说实现了当初定下的核心需求,也正因为在桌面端复制一遍网页端已有的功能的做法对产品现状没有任何的改善,所以应该坚决舍弃。


继续推而广之,由于云计算才刚刚兴起,虽然它有明显的优势-将原先孤立的事物(比如电脑,软件等)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却也有它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文件处理的能力,它能做的真的太有限了。所以,仅仅依靠云计算,根本不可能为用户很好的解决需求,这个时候别忘了还有个人电脑的存在,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个人电脑的处理能力已经足够强悍,正常人会用到的文件类型在电脑上都能找到相应的软件可以打开它,更可以编辑它。我们应该考虑利用个人电脑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离答案只差一步了),为了利用本地电脑的计算能力,我们要做的只是为用户省掉“下载,编辑,再上传”的繁琐过程,让用户直接在自己的电脑上编辑保存即可,剩下的由全携通默默地将文件的变化上传回云端。


简而言之,就是现阶段云计算的文件处理能力十分有限,而这对于本地电脑来说却是易如反掌,所有云存储有关的服务都不得不向个人电脑寻求帮助,我们的产品同样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本地端的优势来弥补云端的不足,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要使得云端与本地端能够方便的联系起来,那么答案就是文件的同步,是的,我们全携通桌面端应该要解决的核心需求是本地与云端的文件同步!



最后,我们再来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在你忙于其他事务的时候,全携通已经默默帮你把云端的文件都同步到你到电脑中了,而当你需要编辑文件时,只需要在电脑上找到需要编辑的文件,然后打开编辑最后保存,全携通又开始默默地将刚才修改地文件同步回云端,同步完成后,你在网页端惊喜地发现文已经更新为最新状态,你回复一条评论“文件已经修改好,请确认”,你微微一笑。

你在出差的途中,在飞机上,想起还有一些放在全携通上的资料需要预习或编辑一下,虽然不能上网,但依旧能在自己的电脑上查看之前同步好的文件,或者做些必要的修改,下了飞机,连上wifi,全携通立刻帮你把在断网期间的所有修改同步回云端,此时,你已经泪流满面。



总结

每个终端其实只是全携通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同时又能互补不足,网页端将账号的管理分享协作等功能做到体验优良,手机端实现移动办公沟通的需求,桌面端再通过文件同步的方式来解决文件处理的难题,这样的组合方式,我认为是实现产品目标的最优解。